总访问量: 475571
×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换一个
企业专栏
生活时尚
光文化在中国
发布日期:2009/8/27 10:46:18  浏览:457 次

光文化在中国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城市照明的发展史,同时对光文化在中国的提出、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讲解,进而分析了光文化理论的内涵,以及光文化在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中的基本应用原理。


关键词:光文化;夜景照明;城市照明;夜景观;


今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晚,先是异常的温暖,之后又是异常的寒冷,天气似乎总是让人意外,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照明行业。在风风火火了近十年之后,中国的城市照明终于在举国节约的大背景下归于理智。但当它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似乎总有点让人猝不及防。中国的城市照明怎么了?接下来会怎样?下面的路怎么走?很多人都想解开这一系列疑问。


中国的城市照明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经历了初期启蒙、快速发展与平稳震荡,目前正处于调整期。正如经济的螺旋式发展规律一样,在下一个快速发展期之前要经历酝酿阶段;也像大战役间的休整,在此期间需要总结前期的经验,积淀力量以利再战。本文在回顾近十年来中国城市照明发展历程的同时,着重介绍照明设计与建设的核心——光文化理论的发展,并对其今后在照明中的应用进行科学的展望。


1、光文化在中国的提出


照明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已存在近一个世纪。早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主要侧重于照明的功能性,不论是室内照明还是室外照明都如此,基本都是按照各种照明规范进行设计,并以满足视觉功能为目标,而且以室内照明为重点。设计中不能说没有美学的考虑,但由于功能的限制,很难使设计师更多地发挥艺术想象力,加之由于国民经济条件的制约,客观环境也不允许设计师添加更多的“零碎”,因此在这一阶段,照明的艺术设计理论几乎是空白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导致了人们对提升环境质量的诉求,自然而然地给中国照明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便产生了以1989年上海外滩的建筑照明为标志的室外景观照明。但当时由于认识不足和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未能在全国大面积展开,仅起到了中国城市照明的启蒙作用。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北京展开大面积夜景照明建设,才从真正意义上掀开了中国景观照明的新篇章。


屈指数来,景观照明在中国的发展仅仅十年。1997~2001年期间,中国的夜景照明建设如火如荼,但对中国而言,夜景照明毕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属于景观照明的快速发展阶段,整个建设处于“大跃进”的状态,照明设计谁都敢做,谁都能做,结果造成很多夜景照明建设项目功能不全、景观杂乱、效果不佳的境况,形成了“千城一面”、光污染等诸多负面现象。出现这些问题后,在业界展开反思的同时,理论界也开始探求夜景照明的规划设计理论。笔者在这一时期的大量工程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与总结,对景观照明的设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随后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光文化”的设计理念,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响应。2004年5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首届现代城市光文化论坛”上,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光文化的问题,此后笔者与天津等地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城市照明(国际)研讨会”、“照明科技论坛(重庆2004)”等多种场合宣传推广着光文化的理念,从而使这一理念逐渐被中国业界认知、接受,并不断应用于国内的照明设计实践中。


自2002年起,建设项目各方都逐渐认识到成功的建设源于合理的规划,因此中国各城市便陆续开始了夜景照明规划,各地的城市夜景照明建设也逐步实现了在照明规划指导下的科学建设阶段,这时中国城市的夜景照明渐渐形成了规模,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照明。这一概念与相关术语到2004年11月由建设部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与固定,该文件明确定义了城市照明包括城市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


2、光文化的内涵与设计表现


光文化设计理论的实质便是照明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它是设计构思的核心,也是灯光表现的重点。


众所周知,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的积淀物,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上的不同,以及特殊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必然形成文化的差异,即使对同一个民族脉流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才造就并形成了所谓的地域文化。


正是由于地域的特异性才形成了文化上的特殊性,因而拥有了个性与文化资源的独占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才使得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具有了生命的特质。


夜景照明设计要表现特异性,就必须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从中抽取地域文化的基因,通过光的语言加以刻画与表现,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夜景观意象。


光文化理论的基础源于符号学、心理学与信息学等学科,它们是支撑这一理论的“三驾马车”,光作为一种表现素材,具有其自身的心理属性与物理特性。光作用于人的心理,产生情感上的影响与变化,赋予人联想等等。显然,所谓照明中文化的表现更多的是利用人类的联想能力,通过设计师对光进行合理的组织,有意识地引导观赏者的情绪与联想,从而达到并表现设计师的设计主旨,传达文化的信息,用灯光表现城市照明的深层次内涵。


因此,如何表现光文化,不论从城市建设的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来看,都必须在准确的照明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在挖掘文化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夜景观环境载体,通过光的语言合理利用照明器具,才能创造良好的夜景观效果。


3、中国光文化的未来


自2004年下半年出现“电荒”以来,中国的城市照明进入建设的低潮阶段,或者说进入了建设的调整期,开始步入冷静和科学建设的阶段,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但随着近两年电力建设的调整,电力紧缺的状态有望得到缓解,加之奥运、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推动,中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又一轮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期。当然在这新一轮的建设中,将会是以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前行,而且建设的方式也会更为科学、有序。


在接下来的这一时期,光文化理论将会不断得到充实,景观照明设计理论也会逐渐得到完善与系统化。具体而言,在设计方法论层面,以光文化理论作为重要的根基,必将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理论;与此同时,在城市照明规划层面,也将形成基于光文化理论的一套完整的规划理论,这些都将填补国内城市景观照明规划与设计的诸多空白。


更为重要的是建设应用领域。随着光文化理论的完善与普及,将会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也将成为照明设计师景观照明规划设计时的理论依据。当然正像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大量的实践一样,笔者近来在进行汕头城市照明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利用光文化理念,在充分挖掘汕头市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光文化理论运用于城市照明规划中,作为一个新的尝试,通过照明、灯光打造了一个汕头市的城市图腾(如图所示)。这种照明意象直接传达了地域文化的特征,很好地表现了光文化。


勿庸质疑,还会有更多的业界同行们在规划设计实践中,不断运用光文化理念,创造更多的设计实践,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光文化理论。


4、结束语


景观是可视的,文化是无形的。景观可以表意,是传达文化的使者;环境是变化的,地域是变异的,景观传达的应是地域文化。中国光文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必然结果,笔者坚信,光文化在中国必将得到不断地发展、进步与完善。

中山市横栏镇多利莱灯饰厂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中横工业区                     
   TEL:0086760-87813826                                  
  FAX:0086076087813026                                   
 EMAIL:SUSAN80@126.COM  DULILLA@GMAIL.COM               
 QQ:892217387  MSN:DULILLALIGHTING@HOTMAIL.COM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陆,只能匿名发表评论,或者您可以 登陆后发表
评  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